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主办单位:广西大学
国际刊号:1001-7445
国内刊号:45-1071/N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5150 人次
 
    本刊论文
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就业

  论文摘要: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而高校要培养的是高素质人才,高校毕业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全面发展是基础也是优势。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以人为本”,高校要以学生为本,就要解决毕业生最关心的问题——就业,就要尽最大的努力来指导、帮助大学生就业。因此,以科学发展观统帅毕业生就业工作,贯彻以人为本,促进毕业生就业显得尤为重要。

  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科学发展观,大学生就业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完整的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总结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而提出的。核心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此,以科学发展观统帅毕业生就业工作,贯彻以人为本,促进毕业生就业尤为重要。

  一、金融危机对大学就业造成的冲击

  据教育部的统计,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预计,2008年年底将有100万高校毕业生不能就业,而2009年又将有近611万大学生面临就业。而过去的2008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不仅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管制逐渐强化的一年,也是雪灾、地震、奥运会、全球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交织发生的一年。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基本形势。目前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就业造成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企业校园招聘缩水,学生求职转战欠发达地区。受到经济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今年不少企业压缩规模,由此带来人才需求萎缩,参加校园招聘的企业总数也大大缩水,与一年多过一年的毕业生人数形成矛盾。为此,不少学生考虑放弃珠三角岗位,转战粤西等经济欠发达地区。

  (二)大学生求职提前,金融危机影响期望薪资。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届大学生求职碰到前所未有的困难,焦虑之余纷纷降低就业期望值,薪资要求普降500~1000元。

  (三)更多的毕业生加入到考研和考公务员的队伍。2007年研究生报名人数为128.2万人,2008年下降到120万人,而2009年的研究生报考人数上升至124.6万人。2009年的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激增,各职位平均竞争比例为73:1,最热门职位的竞争率也是三年来首次超过4000:1。对于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热浪,专家分析认为,国家公务员职位的稳定性是最让考生心动的,公务员有着良好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整体保障水平至少是一个“铁饭碗”状态,加上现在大学生就业情况不佳,公务员便成为最令职场人羡慕、最受追捧的职业。

  二、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就业的联系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要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实质,将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融会贯通到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中去。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我国政府、各大高校和千家万户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直接关系着社会、家庭和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是社会稳定发展以及实现社会价值和大学生自我价值的需要,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有效利用高层次人力资源或人才资源的战略问题。高校要尽最大的力量帮助、指导大学生就业。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而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激烈竞争,如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事业和生活的强者,正逐渐成为大学生的第一需求。从根本上说,高校的人才培养要着眼于将来,着手于现在,为学生未来奠定基础,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因此,现代社会要求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具备“既博又专”的综合知识结构、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能力结构和以思想素质为先导的个性人格结构。

  三、高校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就业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高校要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具备““既博又专”的综合知识结构、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能力结构和以思想素质为先导的个性人格结构。高校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就要要做到:

  (一)以学生为本,确立以就业为中心的人的全面发展观;

  当前,在高等教育中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有着充分的社会基础,也是社会现实向高等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观为高校育人工作注入了新内涵提出,不仅是人类发展观的革命,而且展示了一种人才培养观,从一个新的角度把高校人才培养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极大地丰富了人才培养的内容。

  以学生为本,体现在办学理念上,就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相统一,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相统一,更加注重学生发展;质量、规模、结构和效益相统一,更加注重质量、结构和效益。体现在管理制度上,就是要求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都要围绕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要有利于学生的成才和成长,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发展。

  (二)促进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全面提高,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想要在对手如云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所谓就业竞争力是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对手、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即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

  (1)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是将大学生自我、学业、理想和环境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统筹安排,并融合自我评价与管理、职业判断与选择、职业发展与创新等步骤。职业生涯规划除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认知自我,除采用自我观察和内省方法外,还可以运用职业生涯规划测评室的各种测量工具,并借助计算机对测验结果进行分析。

  (2)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在面对困惑或逆境时表现出一脸的茫然,影响到自己的择业选择。在求职过程中,一旦遭遇失败,便一蹶不振,这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求学中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在生活中注意锻炼自己坚韧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心态扫除求职路上的障碍。

  (3)增加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生经过几年的紧张学习,面临最急迫的问题就是就业。然而,许多学生在毕业之际,往往对即将步入的社会感到陌生、茫然、恐慌、不知所措。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太差。所以,大学本科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便其毕业时能更好地步入社会、更快地适应社会。主要是要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

  (4)帮助学生端正就业心态

  由于大学生择业时往往承受着来自会和家庭中传统观念和传统心理的压力,仍然把留在大城市、端上“铁饭碗”作为首要选择,择业倾向外企、合资企业和事业单位,盲目追求高层次、高薪酬,较少考虑西部和基层工作,眼高手低,缺乏应有危机意识,在择业类型和择业区域上出现共挤一班车现象,造成供求脱节。对此,大学生应破除传统就业观念,考虑报考“三支一扶”、“村官”等。

  (三)深入开展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1)坚持招生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和谐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按需培养人才,做到招生培养与市场需求和谐一致。要加强市场调研,进行科学预测,提高就业工作的计划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制定学校发展的长远规划。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自身条件和特点,调整学科专业结构,通过产学研有机结合,加大力度,开拓就业市场,要将就业基地的建设和学生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结合起来,要尽可能的挖掘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内部潜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2)以就业为导向,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

  根据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就业岗位需求,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探索按专业类或岗位群招生,实践“厚基础、宽专业、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连续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好的高校和学科专业停止招生或限制其招生规模。将毕业生就业情况作为高校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审核、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评选创建和高职、高专师范学校、示范型专业遴选的重要考核内容。

  (3)加强教学内容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把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改进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使教育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符合各行各业的发展需要。注重对学生的技能教育和社会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适应市场和基层需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6-26(1)。

  2 王大成,以科学发展观评析“十五”展望“十一五”期间的大学生就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年1月

  3 刘行坦,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J]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 (5 )

  4 李新华,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3期

  5 冯开甫。 科学发展观与高校人才培养[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6,(03)

  6 姜雨婷, 张言东。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应用对策分析[J]. 文化学刊 , 2008,(03)

  7 高建华, 杜学元。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 2007,(01)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